研究成果


近年成果


  本系統結合資訊管理系統(MIS)與地理資訊系統(GIS)進行農田水利設施工程管考,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與遙感探測(RS)圖資進行農田水利工程的工程區位管理,除在系統內建立區位數化與工程區位查詢機制外,亦將工程案件以通用的數值化地理資訊格式(shapefile)呈現並輸出,方便管理者於其他電腦或行動設備上整合與統計分析,促使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更具便利性與效率性。

  GIS開發和應用涵蓋從農田灌溉管理和生產環境數據庫到工程和行政信息系統,GIS門戶操作的集成,物業定位,地圖查詢,GIS發布和分層,繪圖和管理應用工具,代表灌溉協會的灌溉和績效提升的整體管理,移動網站和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開發,基於移動設備的現場檢查查詢系統,如分層農田地圖數據,以加快灌溉土地調查處理。

此外,當接受土地預留申請時,現在通過GIS應用程序加速現場檢查。這種用途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和灌溉管理績效。

水利防災

  關於自動報告,水利工程和自然災害預防,它包括為農田的每個排放/泵站建立自動報告系統,視頻流平台整合以及時灌溉和溝渠水位觀測。以遠程控制水閘以響應灌溉和洪水警報,通過災害信息通知(DIN)及時的現場報告和圖像上傳可以為決策者提供最新信息。

  對於洪水救援,使用DIN的GIS平台,將土地重新標記為損壞的灌溉渠道,可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緊急引水。這可以節省高達數億美元的投資。關於防洪規劃,設置洪水災害評估系統,分析每次颱風或大雨造成洪水的危害。關鍵信息可用於及時預防和救援任務。這種技術適用於尋找排水風險分析規劃的最佳解決方案。

  關於節水灌溉培訓和便利化,管道灌溉培訓是應農業委員會和農民協會的要求進行的。嵌入了解決方案以滿足實際農田狀況和提高灌溉效率。

  據統計,自1983年管道灌溉計劃開始以來,由中心,當地灌溉協會和農民協會推動的全國管灌區已覆蓋5萬多公頃,受益農民超過7萬。平均而言,灌溉用水節省了5000噸/公頃,相當於2.5億噸/年。

旱作推廣訓練
地下井水表

  對於水產養殖工程,到目前為止,已有10個城市/縣的47個生產區對其設施進行了升級;5個集中區,海水/淡水供應/排放系統和道路建設成功解決了魚類養殖區大部分的洪水情況。穩定的海水供應也減少了地下水的使用,提高了資源的可持續性,同時也很好地照顧了養魚戶的生計。根據“流域綜合管理計劃”分類,7個生產區和養魚場集中區的排水系統與排水系統相連,以應對洪水災害。加強救援培訓和洪水測量,提升當地災害應急能力。

  關於地下水觀測和管理,雖然地下水受益於優質,穩定的供應,恆定的溫度和相對便宜,當泵送過量或泵計算量錯誤時,它可能導致地下水進入不平衡,耗盡資源和增加地面沉降。為了加強井的獲取和地下水效率,包括地面沉降解決方案和地下水保護,該中心最近努力利用最新的管理方法制定地下水保護計劃:目標井庫存,設備ID標籤,某些養魚場區域地下水監測和安全水位估算,工廠使用和排放均衡分析,以及未來智能水錶測量控制演示。

地下井水表

  AERC開發了基於雲技術和物聯網的數據收集和傳輸,以控制灌溉用水;通過遙感估算灌溉區域所需的水位,以減少過量供水,實現更精確的水量估算。

  從增強的水體土壤採樣和檢驗環境分析實驗室,到農產品和食品檢驗,甚至邊境檢驗,可追溯機制和農產品標籤認證機構,中心關心和促進食品安全。

  為了增加灌溉覆蓋率,缺水地區開發了農場池塘,雨水收集和循環水利用。中央政府的“大穀倉”項目保護管道灌溉發展:基於實際狀態的解決方案,將當前管道灌溉演示場所增加到區域。目標是優化政府投資結果,提高灌溉覆蓋質量。

  關於GIS應用,系統應用模塊全面採用到當地灌溉協會的MIS系統,公共/私人部門的系統,生產環境數據庫和自動報告系統已經完成,改進了移動頁面用於GIS。近年來,氣候變化帶來的環境影響提高了快速地表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優先級。無人機(無人駕駛飛行器)由於其節省時間的數據收集而受歡迎,將用於收集作物調查,灌溉和災害預防,以及後來生產水力設施的3D模型。

水質檢測
水質人員培訓

  在環境測量,檢查和技術援助方面,對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沉積物和作物的公共/私人環境樣品進行專業分析,由EPA認證的環境分析實驗室進行。例如,該中心多年來一直在監測深層地下水以及石門水庫,寶山第二水庫和德吉水庫的狀況。這是為了證明水資源供公眾使用。綜合水質數據庫及其與環境變化的相關性不僅可以保護公共用水安全,還可以確保水的可持續性。